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文化频道 > 曹妃甸文学

追看电视的那些岁月

发布:2014/10/1 8:14:45  来源:曹妃甸作家协会  浏览次  作者:刘秀娟

   昨天,邻居老李又搬回来一台大彩电,给老人放在了卧室里。老李说:“一屋一台,省的爷儿孙儿俩抢遥控。”说的老人孩子都哈哈大笑起来。望着他们一家灿烂的笑脸,我不禁想起了自己小时候追着看电视的情景,从中更深深的感受到了社会发展的神速和时代的变迁。
    我出生在上个世纪的七十年代,那时农村的生活条件很是艰苦。父母劳累一天挣回的工分刚够全家人换顿饱饭吃,衣服是老大穿完老二穿,老二穿破了,打个补丁老三接着穿------我记得自己都长到十来岁了也没穿过一件新衣服。家里最昂贵的东西就是一台小收音机,那时我们都管它叫“戏匣子”,就是这小“戏匣子”也并不是每个家庭都有的。那个时候,我最自豪的就是在小伙伴面前“啪”的一声打开“戏匣子”,领着他们听小喇叭节目。谁要不听我的话,我就用不让他到我家听小喇叭相要挟。
    到了八十年代的时候,土地承包到户,我们农民的生活开始有了起色。有一年的夏天,靠加工白薯粉条致富的“万元户”老刘,买回来一台12英寸的黑白电视机,把个乡亲们羡慕的不得了!整个村子都轰动了。吃罢晚饭,大人、小孩都高高兴兴的直奔他家,人多的就像个小集市。老刘把电视机搬到门前,安放在吃饭用的四脚桌上,接着咔嗒咔嗒拧几下,屏幕上就出现了很好看的节目。乡亲们则往屁股底下垫块儿砖头、石块儿什么的,仨一堆俩一伙的坐成一片,无所顾忌地看着、议论着、笑着,那情形比娶媳妇还热闹,我们小孩子比过年吃肉还高兴!有时我们小孩为了抢占有利地形,放学后根本不回家,直接围在他家门口,唧唧喳喳盼天黑,也不理会父母的焦急心情。等到电视剧开始了,一边看还一边的议论,有时争得脸红脖子粗的。一些大叔大哥为了表现自己的水平,不时插进几句,下一些结论,做几下判断。我们的心也跟着主人公的命运不断变化着。许多个夜晚,我和小伙伴们都饿得肚子咕咕直叫,但仍不肯离去,直到父母找来被拧着耳朵拽回家。
    后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民放下了思想包袱。做生意的搞编织加工的越来越多,村里的电视机也越来越多了起来。我们几个小孩儿就钻东家窜西家的挑着看,要是母亲喊我回家,我会硬生生的反驳说:就不回去,谁让咱家不买电视呢?!母亲就妥协着说:“买,咱明天就去买。”我才懒样样的随同母亲回家。那时候,能坐在自己家里自由自在的看电视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1990年,我的愿望终于实现了!彻底结束了打游击看电视的日子。我清晰地记得那是一个飘碎雪的黄昏,从外面疯玩归来的我还未进家门,就看到爸爸在厢房上安装电视天线,该不会……我急忙跑进去,“天呐,电视机,妈,咱家也买电视机了?”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直到母亲笑吟吟地朝我点点头,我才相信这一切就是真的,我欣喜若狂,抱着电视机爱不释手。我再也不用跑到别人家看电视了;我再也不用人家看哪个台我就必须跟着看哪个台了。我终于可以坐在自家炕头上看电视了,而且是彩色的带遥控。那一刻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当天晚上,别提有多高兴了………我趴在被窝里手拿遥控,兴致勃勃的看完一个台又一个台,一直看的所有的台都对我说了“再见”才意犹未尽的睡了觉。
    如今,生活富裕了,家家早都换成了彩电。而且是越换越大,越换越薄,越换越清晰。台多的让你不知道看那个好,节目一个比一个精彩,想看什么就看什么。可我却没了当年的雅兴,更少了当年那迫切、兴奋的激情。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