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文化频道 > 曹妃甸文学

人生修养要重“四气”

发布:2014/10/4 8:33:35  来源:曹妃甸作家协会  浏览次  作者:刘德润

翻阅史,很多流芳百世的正人君子和名垂青史的志志仁人,他们都是践行修养的强者和典范。他们为社会留下的“吾日三有吾身”、“人不学不知义,玉不琢不成器”等警世名言是社会的宝贵精神财富,这些名言引领和纯洁了世人的人生轨迹实践说明,人生于世,需要堂堂正正做人,清清白白做事,那么,加强修养,就应当是始终珍重伴随终生。人生修养应当是多方面的,但主要的应当是坚定志气树立正气锤炼大气、追求和气

坚定志气,不信东风唤不回

志气,指的是求上进的决心和勇气。人贵有志,有志者事竟成,古今中外,凡成大事者都是旷达拨俗、志存高远的人。“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古代秀才蒲松龄虽然多次落第,却始终以历史上自强者的事迹自勉,终于使自已成为一位名留青史的自强者当代企业家马云白手起家,靠坚定地志气和艰苦的创业精神,使自己的企业闯入世界五百强。

志气不是年轻人的专利,老年人同样也要有志气,我们生活的周围不乏有志气的老年人。如年已83岁高龄的于琦大姐,把自己多年积累的手稿整理,准备出版;年已80岁的辛杰大姐学二胡,学电脑,学写作,学诗词;年已78岁的齐振勋大姐不顾腿伤,挂着拐杖到学校教拼音;年已78岁的关娴大姐早已出版了《七彩人生》一书,影响激励一些人,又要有新作问世;年已76岁的颜杰大姐,已出版《岁月留痕》散文集和《疾风劲草》长篇小说两部著作,近来又有两部书要出版……这些老人都是我们学习的榜样,是有志气的典范。

我们在志气方面加强修养,就应学习典范,胸怀大志,求胜图强,有一种活到老、学到老、追求到老的精神

人最大的敌人是自已,战胜别人的人只是有力量,而战胜自已的人才算坚强。自强是一种永无止境的追求。旧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就会出现;一个困境克服了,另一个困难就会到来。人生的过程就是不断克服困难、解决问题的过程。生命不止,自强不止。面对富裕的生活,我们更不能抛弃这种进取的精神。现在社会心浮气躁,抵制各种诱惑的确需要非一般的定力。

成功不是一朝一夕带来的。应有更大的目标,不能投机取巧、急功近利,对纷繁的社会要学会平衡自已的心态,扎实进取。我们的人生就像长跑,起点不是我们决定的,我们同龄人的起点由于家庭和国家的不同而不同,但是我们的终点时由我们自己跑出的,人生就像万米马拉松,只要你肯坚持,并每天朝着目标靠近一步,终究会超越别人,超越自己。

树立正气,心底无私天地宽

正气,指的是品行正派、处事规矩、作风明、待人公道。加强正气修养,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养成“勤分析、重行动”的习惯。对自己面临的事物,首先要分析什么是“是”,什么是“非”,弄清怎么做是“荣”,怎么做是“辱”,然后从弘扬正气出发,扬荣避辱,注重实践,落实行动。二是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注意小节,防微杜渐。这方面周恩来总理为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生不仅浩然正气处理国事、天下事,就连生活细节问题他都秉公无私地加以对待。对亲友进京,他规定了包括不许坐公家车、不许看优待戏等内容的“十不准”。细微之处见精神,他的公正作风赢得了世人赞许,人家的高风亮节让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三是对修养正气必须下恒心,靠韧性。对正气不能信守一阵子,而要奉行一辈子;不能顺境则行,遇逆境则停。

   作为老人我们经历了人生的许多沧桑,老年人都希望把自己塑造成乐观、慈祥、温存、心怀坦荡、无忧无虑、开朗大方的内心世界和外在形象,让人们看到老年人的高尚情操和善良的心地。在人生的晚年,更要保持晚节,时时处处树立正气,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要严于律已,宽以待人话往理上说,事往理上办,不刚愎自用,不颐指气使,善于倾听,善于忍耐,善于从大局出发,善于做正气的化身。古人说:“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吾善养吾浩然之气”。胡锦涛总书记倡导的八个方面良好风气中,把“生活正派、情趣健康”作为大力倡导的重要方面。作为老人,我们自身的生活作风和生活情趣,不仅关系着自己的品行和形象,而且关系到子女的修养和传承,因而决不是小事。因此,我们要把倡导良好的生活作风和健康的生活情趣作为一个重要方面,保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凡事有原则,有永葆共产党人的本色。

炼大气万里写入胸怀间

所谓“大气”就是气量宽宏,豁达大度,遇事放得开、收得住;不小里小气,不婆婆妈妈要修养“大气”,必须要胸怀一种抱负,这种抱负应当是一种谋大事、干大事、成大事的抱负;必须要心存一种雅量,这种雅量应当是一种容言、容人、容事的雅量。历史上有很多名人志士是我们修养“大气”的榜样。邓小平同志在政治风云里有过“三起三落”的境遇,但他不怨天尤人、不颓丧消沉,而是以大局为重,以坦荡胸怀豁然大度,始终为国操劳,为民效力,实在令人敬佩和动容。

 “大气”是一种生命追求,“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是一种人生态度,“先忧后乐”、“不以物喜,不以己悲”;更是一种修养的境界,“海纳百川,壁立千仞”、“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达到这种境界、“大气”的人生态度,要求我们拥有更大的胸襟,培养源于内、形于外的“大气”。

作为老人,我们处人要大气待人豁达大度、胸怀宽阔人要培养豁达大度美德要善于沟通,与同龄人要多拆“墙”多建“桥”,与年轻人多交流、多沟通与人相处要以诚相待,亲友之间要真诚有说有话当面说健康比权力;比心态不比金钱;比口碑不比资历。要见贤思齐不嫉贤妒能;要宽容大度不尖刻计较;要心地光明不幸灾乐祸

作为老人,我们处事要大气古人说:“不谋全局者以谋一域”议论问题要统揽全局,评论社会要客观公正,教育子女要正面引导。与人相处,要宽宏大量,不能尖酸刻薄;做事要从容不迫不能急功近利。要善于把握原则性又要善于在操作中把握好分寸尺度

作为老人,我们对己要大气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牢记“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脑子要用,身体要动。注重养生、低调做人。古人说:“贤者能节之不使过度;愚者纵之多之失所”实践证明,总不知足、过度奢望,是晚年不幸福的主要原因要宠辱不惊听到赞扬不窃喜,听到成绩不夸耀忘掉过去的职务,忘掉过去的荣誉,忘掉过去的风光,“胸中千秋风雨,眼前万里江山”,做到从容淡定、大气自然。

追求和气,波澜不惊成大道

和气是一种和谐之美。千百年来,中国人一直在追求和气、和睦、和谐。人生晚年,更要把追求和气作为一种常态。

在国学中,孔子的“和为贵”思想成为了古今中外最受推宠的处世哲学;墨子提出的“兼相爱”、“爱无差等”的“和气”思想;孟子阐述的“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和气”理论;康有为倡导的“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的和睦社会构想等,成为国人千年梦想

作为老人,和气是和谐的前提,是和谐的先导,是和谐的铺垫;和气是修身与养性的载体,和气是胸怀与气度的折射,和气是礼让与友爱的桥梁。建立多元兼容,彼此和谐的社会,既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也是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呼唤。与人为善、平等尊重、团结祥和是人与人友好相处的基础,也是干事创业的基础。人际关系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必须依靠合作才能完成。如果彼此间相互排挤、怨恨、报复,人心就会涣散,就会一事无成。所谓和气生财、和气成事就是这个道理。求和气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脚踏实地。要善于加强沟通与交流,要善于发现别人的长处,使自己以宽容的心态与人相处。要努力营造一个和和气气、相扶相助、和谐共处的家庭环境和社交圈子

要保持一种平和地心态,想到“山外有山、天外有天”、“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江山代有人才出”,从而以虚心、更广胸怀博采众长;遇到诋毁不失志遇到挫折不自卑,遇到疾病不灰心。要不怕委屈、以德报怨真正容得了非难误解咽得下酸甜苦辣,以平和、成熟心态度过人生的晚年。

可以说,志气是做人的脊梁,正气是做人的品德,大气是做人的风范,和气是晚年的追求。如果我们能从这些方面加强人生修养,就一定能使自己的晚年更幸福恢弘之势,始于渺小;浩然之气,始于平凡;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年轻人的奋斗是用热情铺成;老年人的坚守,系用智慧铸就。我们正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莫道桑榆晚,微霞尚满天”。只要我们携起手来,倾注我们的热情,挥洒我们的汗水,献出我们的聪明才智,我们的晚年就一定夕阳似火、灿烂辉煌。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