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财经快讯

曹妃甸四农场蟹稻生态农业建设见闻

发布:2018/5/24 14:22:15  来源:唐山晚报  浏览次  编辑:佚名
   环渤海新闻网专稿 (记者 黄志山 通讯员 郑锦强)5月,正是水稻插秧季节。记者来到曹妃甸四农场和顺村,放眼望去,十几台手推式插秧机正在连片的水田里来回作业,随着机器的马达声,一株株秧苗在插秧机苗盘上滑落,整齐有序地插入水田里。

  一地多收 农民种地能赚多份钱

  “我家在合作社承包了70亩稻田搞稻蟹立体种养,种植的是绿色优质的水稻,品种好,加工出来的米能卖20元1公斤。今年我每亩田就能有500元的纯收入。”和顺村村民韩月明说。据介绍,四农场拥有水稻种植面积2.3万亩,而韩月明所说的合作社指的是和顺村聚享合作社,他所种植的70亩稻田正是聚享合作社的一部分。

  四农场党委书记杨建军介绍:“在城乡一体化格局下,四农场以万亩绿色农田为基础,以农业休闲观光为突破,通过“土地流转”大规模机械化种植,逐渐形成了以农民合作社为主要载体,集循环农业、农业旅游、农事体验于一体的鱼蟹稻乡园。”

  合作社伴随着土地流转出现,为农工们解决产前、产后及用工等方面的服务。农场有明确的协定,项目用工要优先选用流转土地的农民。在聚享合作社,临时季节性用工就需要100多人,工资一天150元。

  稻蟹立体种养,“一水多用、一地多收”。“稻田蟹、稻田蟹,既种稻,还养蟹。每年我家的稻田蟹100元4斤往外批发,每亩可产100斤左右稻田蟹,每亩可增加纯收入1000来元。一年种地我可以挣到10万块钱!”说起自家的收入,韩月明乐得合不拢嘴。

  省时省力 大规模机械化生产增效率

  土地流转使得田间大规模机械生产成为可能,耕作效率提高,产品质量都有了保证。正在插秧的李国华说:“以往插秧,为赶时节不得不雇人。有了插秧机,原来几个人要好多天才能干完的活,现在自己一个人就行了。”李国华告诉记者:“用机械插秧,一天就可以插50亩,是人工插秧的40倍。”

  据介绍,聚享合作社的稻蟹鳅(虾)立体种养示范基地位于四农场秋老堡水稻现代农业园区内,占地1000余亩。2016年,占地2.3万多亩的秋老堡农业园通过省级认证,完成有机认证1243亩,绿色认证16098亩,实现水稻有机绿色全覆盖。另外,四农场还与良牛公司共同承接投资2300万元的省级“京津冀协同发展农业示范区”项目,该项目重点进行稻米全产业链开发。

  跨界增收 农民吃上了“旅游饭”

  曹妃甸四农场还把休闲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让农民也挣上旅游的钱,吃上了“旅游饭”。

  在四农场,秋老堡水稻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了占地1023亩旅游休闲区,建设稻米博物馆。在农闲的冬季,修建了开放的稻田滑冰场,打造了冬季稻田冰乐基地。另外,聚享示范基地还建设一条长2000余米的观光长廊,沿途有采摘园、垂钓池、农事体验区、农作物迷宫、田园风光区、农家乐等。农民除了种养殖收入更挣起旅游的钱。旅游更带动了农副产品的销售,优质大米、家养土鸡、新鲜蔬菜、果品的销售都给农民带来丰厚的收入。

  说到休闲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曹妃甸旅游局副局长贺芳最有发言权:“近年来,曹妃甸农业生态、安全、绿色、有机的金字招牌越来越亮。春观渔、夏看稻、秋捕蟹、冬赏雪为特色的休闲农业旅游品牌,成为京津唐及周边游客体验农耕文化的绝佳去处。今年仅4月29日到5月8日期间,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6万人次,同比增长80%。以农促游、以游强农,‘旅游饭’为农民带来了更大更好的效益。”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