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热点聚焦

唐山,在“三个努力建成”目标指引下

发布:2016/7/28 7:48:47  来源:唐山劳动日报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唐山,在“三个努力建成”目标指引下

本报评论员 张笑非 崔玉宝

  (一)这一刻,注定要永远镌刻在唐山的发展历史上——

  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莅临唐山考察调研,并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在汇报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希望唐山充分发挥独特的区位优势,努力把唐山“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

  唐山努力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的伟大实践,从这一刻开始。

  开始的时间,内有乾坤。

  (二)国际间的竞争,从来都不会停止。但国家与国家之间、地区和地区之间,又从来都不会隔断彼此的相互依存。

  在新一轮的国际竞争中,东北亚地区在资源、人口、科技、产业等方面的互补性越来越强,区域间的贸易往来不断扩大,已经成为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环渤海地区作为继“珠三角”“长三角”之后的中国经济的第三增长极,正在快速崛起;作为环渤海地区的核心区,首都经济圈在全国区域生产力布局中占有着特殊重要的地位。

  唐山地处东北亚经济区的中心地带,是东北亚地区通往欧亚大陆桥距离最近的起点之一,是从太平洋彼岸到欧亚内陆的主要内陆通道,在环渤海地区和首都经济圈中,有着广阔的发展空间和独特的地理、产业、人文优势:唐山完全可以在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环渤海地区崛起和首都经济圈发展中有更大作为。

  正是在准确判断世界发展大势,立足全国和区域发展大局,客观分析唐山已有基础和禀赋条件的基础上,习近平同志对唐山发展作出的“三个努力建成”的新定位,为唐山描绘了美好蓝图、确定了宏伟目标和未来的发展方向。其论断高瞻远瞩,犹如夏夜北斗,闪烁在唐山发展的历史星空。

  (三)唐山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更有着历史的和现实的考量。

  十九世纪中后期,伴随着清廷开展的“洋务运动”,唐山相继诞生了中国近代工业史上的“五个第一”:第一座机械化采煤矿井、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第一台蒸汽机车、第一桶机制水泥、第一件卫生陶瓷,被誉为“中国近代工业的摇篮”。在以后的岁月里,特别是改革开放后的数十年中,唐山以钢铁、煤炭、化工、水泥、电力、机械制造等为主的工业体系日趋完善,成为全国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和重工业城市。

  但是,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工业体系,推动了唐山的发展也制约了唐山的发展。尽管唐山始终没有停止结构调整步伐,但“一钢独大”、粗放的增长方式并没有从根本上得到改变,从而导致了结构性矛盾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依赖度较高、环境承载压力增大。因此,唐山必须从优化社会生产力布局入手,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从而走出历史并创造历史,在辉煌的史册上续写新的辉煌。

  这样,“三个努力建成”就成为引领唐山未来的旗帜和航标。760万唐山人民在这面旗帜的引领下,咬定目标、发愤图强,云帆高挂、奋力击楫……

  (四)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是唐山旋律激昂的大歌。

  早在上个世纪初,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驱孙中山先生就在其著名的《建国方略》中,首提建设“北方大港”的旷世奇想:“兹所计划之港,位于直隶湾最近深水之点。一顾吾人之理想,将欲于有限时期中发达此港,使之与纽约等大,为世界贸易之路。”

  曾经“因煤而建、依钢而兴”的唐山,在“向海发展”“以港兴市”中,不可逆转地把目光指向“直隶湾最近深水之点”——唐山港京唐港区、曹妃甸港区相继建成并投入运营后,进一步提升完善港口功能,相继与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60个港口实现通航,构筑起“东出西联”的大通道,在加快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建设中龙头昂起、优势凸显——唐山,已经成为东北亚通往欧亚大陆桥的重要枢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以及日韩经贸合作的重要平台——

  2015年11月,第一艘40万吨级大型船舶首次驶入渤海湾,并很快成常态化停靠曹妃甸港港区,从此开启了唐山乃至河北省航运史上的“大船时代”,开通了唐山名副其实的“海上大通道”,在中国、在世界的航运史上刻上了自己的高度!

  2015年12月,蒙冀铁路正式通车,形成了一条由曹妃甸港区联通我国西北乃至蒙古国、俄罗斯至欧洲的新的欧亚大陆桥,不仅完成了对我国西北地区及蒙古国、中亚等国的腹地全覆盖,而且,为内蒙古、西北乃至蒙古国找到了新的出海口,构成了“一带”与“一路”的重要节点。

  (五)打造“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是唐山浓墨重彩的雄文。

  转型发展,是唐山必须迈过的“坎儿”。为了迈过这道“坎儿”,唐山刮骨疗毒、壮士断腕——

  2015年11月,唐山松汀铁厂宣布停产;

  2016年3月国丰钢铁北区高炉、产线全部关停……

  曾几何时,钢铁,作为唐山的传统产业,在全市的经济发展中举足轻重,成为唐山“走在全省最前列”的重要支柱之一。但是,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发展道路上,已经不允许唐山有些许的犹豫和彷徨:2013年以来,全市已压减炼钢产能2357万吨、炼铁产能1087万吨,削减煤炭耗费量1140万吨。同时,压产、减煤、治污、降尘、控车、增绿六措并举,2015年,单位GDP能耗下降率为26%……

  有人说,这是逼出来的选择。

  选择很重要。

  10年前,迁安市首位民营钢企老板叶金保在一吨钢材仍能带来可观的利润时,在全省率先主动退出钢铁行业,建起了英诺特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他因此被称为“河北钢企转型第一人”;10年后,当众多钢铁企业在困境中艰难跋涉时,叶金保却实现了精彩的跨界突围,在生物制药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我省钢铁工业转型发展的一道风景。

  选择,就是谋势;谋势者达天下。

  因此,唐山在选择“减”的同时,着力做好“加”的文章:围绕建设“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高新技术为支撑,以循环经济为重点,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打造以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等为主的新兴产业集群,使之成为唐山新的支柱产业。“十二五”期间,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6.7%,以高速动车组为龙头的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壮大,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专用机器人研发生产基地,石墨烯等新材料实现产业化……

  这一“减”一“加”,构筑起“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的基本框架。

  当然,还有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做大做强园区载体、发展壮大市场主体……

  (六)奠基“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是唐山色彩斑斓的文字。

  唐山与北京,有着特殊的历史渊源。

  早在1958年,首钢就在唐山迁安开矿建厂,迄今已经50多年;上个世纪90年代初,唐山与北京共建京唐港,既结束了唐山有海无港的历史,也打开了北京的出海通道;2003年,曹妃甸开发建设拉开帷幕,首钢搬迁曹妃甸随即启动,成为京唐合作的一个典范。

  俱往矣!

  当前,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时代大潮汹涌澎湃。

  在这个大潮中,唐山站立潮头、踏浪而歌:瞄准京津冀区域中心城市目标,充分发挥毗邻京津的优势,主动融入京津、对接京津、服务京津,统筹推进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城市管理,不断提高城市环境质量、人民生活质量和城市竞争力,强力推进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建设步伐,努力打造京津冀东北部综合交通运输中心、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公共服务中心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2014年7月,京冀两地签署了《共同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框架协议》等7份文件:规划建设京冀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100平方公里,产业先行启步区5.5平方公里。随即,“5.5+3.5+N”的产业起步区和产城融合起步区建设在曹妃甸启动,成为疏解非首都核心功能、推进北京产业转移、承担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重要平台。经过一年多的建设,曹妃甸产城融合先行启动区已开工产业项目40个,总投资1430亿元。其中北京项目31个,总投资1401亿元。

  时间与岁月,见证并书写了把唐山建成“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论断的高屋建瓴。

  (七)今年,是唐山抗震40周年。

  40年前,蓝光闪过,大地惊悚。在7.8级强烈地震的颠簸中,百年城市,顿成墟土;唐山大地,满目疮痍;京津披创、举世震惊。其灾难之剧,损失之重,“盖有史以来危害最烈者”。因此,西方有人断言:唐山从此将从地球上抹掉了!

  然而,“唐山不失为华夏之灵土,民众无愧于幽燕之英杰,虽遭此灭顶之灾,终未渝回天之志。”英雄的唐山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与河北省委、省政府的领导和在全国人民的支援下,众志成城、勠力同心,在一片废墟上抗震救灾、重建家园。其势,气壮山河;其人,可歌可泣;其史,中外可书,著就了人类历史上不屈不挠、自强不息,“掌握自主之命运”的辉煌篇章。

  从地震废墟上崛起,唐山,已经走过了40年。40年,这是“公而忘私,患难与共”的40年,是“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40年,是“科学转型,协同发展”的40年。从1976年到2006年,唐山和唐山人民,和着共和国改革开放的黄钟大吕,历“十年重建、十年振兴、十年快速发展”,实现了“走在全省最前列”的奋斗目标。进入2007年后的10年,特别是2010年7月习近平同志视察唐山以来,唐山遵循“三个努力建成”的重要指示,踏着科学发展的节拍,调整升级、转型发展,在春潮拍岸般的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步履铿锵……

  回望40年发展历程,10年重建、10年振兴和20年的快速发展,唐山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联合国人居奖、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加身;一座产业基础雄厚、基础设施完备、城市功能完善的现代化城市活力四射:2016年世界园艺博览会、中国—中东欧国家地方领导人会议、金鸡百花电影节纷至沓来……

  760万唐山儿女幸福快乐地生活在新家园里!

  今天,唐山已经站在了新的发展基点上。在新的基点上建设“靓丽、繁华、宜居、和谐”的现代化沿海城市,唯有继续高擎“三个努力建成”的旗帜加速前进,才能书写出最新最美的篇章。

  (八)朝着“三个努力建成”加速前进,必须遵循一个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是“三个努力建成”的根本性要求;贯彻了这个根本性要求,才会赋予建设“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首都经济圈的重要支点”的内在生命力。

  创新,解决发展动力转换问题,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创新理念已经渗透到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只有把发展的基点放在创新上,才能形成促进创新的体制架构,依靠创新驱动解决对传统发展资源要素的路径依赖,让经济增长保持中高速、产业迈向中高端。

  协调,解决发展不平衡问题,是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唱和如一,宫商协调”。唐山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必须实现沿海、城市、县域“三大板块”协调发展,城市、乡村协调发展,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这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全面”的重要保证,是提升发展整体效能、推进事业全面进步的有力保障。

  绿色,解决人与自然和谐问题,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绿色发展,这是唐山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因此,必须在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中,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环境治理三措并举,绿色技术开发和绿色技能开发双管齐下,从而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建设“天蓝水碧、地绿山青”的生态宜居城市。

  开放,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是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要顺应世界经济融合发展趋势,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构建更具发展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努力建成“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城市”。

  共享,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结果。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必须由人民共享。因此,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应只是喊在嘴上,而是作为改革创新、加速转型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更加完善各类公共服务,更加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更加提高人民群众幸福指数。

  这是我们的根本宗旨和党性原则。

  (九)朝着“三个努力建成”加速前进,必须坚持一个战略:京津冀协同发展。

  当前,是唐山发展历史上重大机遇最为集中的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机遇、“一带一路”建设的机遇、《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实施的机遇。

  这是唐山实现“三个努力建成”目标的信心所在。

  唐山拥有独特的发展临港产业的优势,中心城市规模较大的优势,产业基础雄厚、产业人才较多的优势,百年工业积淀、干部职工素质较高的优势。

  这是唐山实现“三个努力建成”目标的基础所在。

  但是,有机遇却抓不住机遇,是谓没有机遇;有优势而不发挥优势,是谓没有优势。这就要求唐山千方百计地把比较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当前,最为重要、最为急迫的,是咬住京津冀协同发展不放松,推动唐山的转型升级。

  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和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凝结着总书记的心血和智慧,体现了党中央的重视和关怀。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将在深度和广度上给唐山带来深层次、全方位的久远意义和积极推动,这种意义和推动是历史性的、转折性的。因此,“十三五”时期的唐山,重要机遇、主要优势集中表现在协同发展上;核心战略、关键举措突出体现在协同发展上;工作目标、发展成效也主要反映在协同发展上。

  时间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抓住了协同发展这一重大机遇,就把握住了唐山改革发展的主旋律和大格局。

  (十)朝着“三个努力建成”加速前进,必须落实一个机制:“四个干”抓落实机制。

  我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表现出速度变化、结构优化、动力转换三大特点,增长速度要从高速转向中高速,发展方式要从规模速度型转向质量效率型,经济结构调整要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优化增量并举,发展动力要从主要依靠资源和低成本劳动力等要素投入转向创新驱动。

  完成“三个努力建成”的发展目标,是全体唐山人民必须参与的一次大考,是广大党员干部必须求解的一道大题。完成这一光辉的使命,需要科学的发展路径、具体的方法措施……而在经济新常态下,唐山转型发展的路更长、时间更紧迫、任务更艰巨。因此,认识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麻木不仁不行,夸夸其谈也不行。让梦想照进现实,唯有实干。

  2014年12月2日,唐山市委常委会研究通过了《关于建立“四个干”抓落实机制的实施意见》:“四个干”抓落实机制突出强调了一个“干”字:干什么、怎么干、谁来干、什么时间干成,从而在一个小的环境中形成了一个干事、落实的机制,向全体党员干部发出了“实干兴唐”动员令。为推动“四个干”机制真正成为干部的自觉行动,2015年开始,唐山市委按照“四个干”要求,为科级以上干部建立起《干部干事档案》,在“干”的基础上,融合了“凭绩用人”的标准。接着, 2015年10月10日,唐山市委常委会讨论通过了《唐山市重大决策部署贯彻落实情况约谈办法(试行)》,在全省率先对领导干部实行约束。至此,以“四个干”抓落实机制为基础,以干部“干事档案”为激励,以约谈制度为约束,构成了一个环环相扣的链条——它通过建立一种机制,把干、用、惩三个环节有机地统一起来,进而使狠抓落实成为一种常态化和制度化的“唐山模式”。

  一时间,在“实干兴唐”的进取中,港口建设突飞猛进,转型升级更上层楼,城市建设日新月异……

  旗帜竖起来,号子喊起来,步子快起来。唐山,意气风发,激扬文字,继续朝着“三个努力建成”的目标,迅跑!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