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热点聚焦

2008两会看河北曹妃甸谋求升格"新特区"

发布:2008/3/7 13:09:13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不详

   正在召开的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上,来自我省的委员建议,将唐山曹妃甸新区列入被誉为“新特区”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允许在行政管理、财政金融、资源配置、产业链发展、技术创新、绩效评价等领域,探索建立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新机制。

    这意味着,在建设“科学发展的示范区”和打造“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的同时,曹妃甸把眼光投向了更宽广的发展空间。

    1、谋求升格具有深远意义

    3月6日下午,在河北团记者开放日上,唐山市代市长陈国鹰代表着重向国内外记者们介绍了曹妃甸的优势和发展前景。

    与此同时,我省全国政协委员一份关于曹妃甸申请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建议正式向大会提出。

    “曹妃甸地处环渤海区域的中心,具有独特的自然条件和区位优势,拥有良好的重化工业发展基础。集中力量把这一地区规划好、建设好、使用好,不仅有利于带动河北经济快速发展,而且对构筑环渤海地区发展的战略支撑、带动广大腹地参与国际竞争具有深远意义。”沈瑾委员在建议中说。

    从全国两会上传递出的信息表明,自2005年开始上演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一国家级身份的角逐,延伸到了2008年。

    2005年以来,国家先后批准设立了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成渝、武汉和长(沙)株(洲)(湘)潭四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而在其后,还有杭州、台州、合肥、沈北新区(沈阳)、大连、宁波、广州开发区、苏州工业园区、郑州郑东新区、新疆乌昌行政区(乌鲁木齐、昌吉)、内蒙古呼包区(呼和浩特、包头)、哈大齐工业走廊区(哈尔滨、大连、齐齐哈尔)和曹妃甸工业区提出了升格申请。

    “当前,浅层次的、相对容易完成的改革任务基本上都已完成,改革逐步迈进‘深水区',各项改革正向更深层次的攻坚阶段挺进。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就是在这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应运而生的。”陈国鹰告诉记者,曹妃甸为发展要进行的系列探索和创新举措,需要这样的国家级“平台”。

    据记者了解,在向国家发改委申请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同时,曹妃甸也在向商务部申请成为国家级开发区和国家级保税区。

    “今年初,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批复了《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曹妃甸为能源、矿石等大宗货物的集疏港、新型工业化基地、商业性能源储备基地和国家级循环经济示范区。曹妃甸的国家战略地位越来越突出,曹妃甸未来的国家级身份也会越来越多。”唐钢集团总经理王义芳代表如是判断。

    2、加快开发创造配套条件

    记者从曹妃甸工业区管委会获悉,正在谋求这一身份的曹妃甸,在等待结果过程中,已经开始在开发建设层面进行部署。2008年被确定为曹妃甸的“配套年”。

    陈国鹰代表告诉记者,配套主要从四个层面来设置的。

    规划配套,包括对曹妃甸新区总体发展战略研究,编制完成产业发展总体规划,明确“两区一县一城”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方向。滨海新城,编制新城建设总体规划及水系景观规划,完成起步区城市设计和控制性规划。曹妃甸工业区,完成城市发展总体规划和综合服务区规划修编;编制港池岛等专项规划等。

    建设配套,该项“配套”措施,意味着2008年曹妃甸全年新增造地面积40平方公里,一号港池基本建成投入使用,二、三号港池全面开工建设,尽快形成综合性港口格局。其中,原油码头、煤炭码头一期工程确保上半年竣工……

    产业配套,需要曹妃甸全年续建和新开工项目24个,年内完成投资259亿元。续建项目,确保首钢京唐钢铁厂等9个项目尽快投产达效。其中,首钢京唐钢铁厂10月投产,华润电力曹妃甸电厂年底前具备供热发电能力,德龙海洋工程基地项目取得明显进展。15个新项目年内开工建设。

    改革配套,涉及四方面体制机制创新。一是创新行政管理体制,研究和实施新区资源统一配置、城市统一规划、产业统一布局、项目统一审批、政策统一共享的政策措施。二是创新投融资体制,抓紧申请设立曹妃甸循环经济产业基金、股份制发展银行工作,同时策划外资银行入驻曹妃甸,加快建立集金融、保险、信贷担保于一体的金融群体机构。三是创新投资服务机制,制定项目推进流程,建立项目协调调度机制,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缩短项目运作周期。四是创新人才智力支撑体制,建立科学的干部、人才和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从曹妃甸所部署的配套化运作取向看,希望成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曹妃甸,在配套和改革两个核心层面都开始了自己的选择。

    3、制度创新为“变身”热身

    “但是,在曹妃甸开发区的建设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需要研究解决的瓶颈问题,主要是建设用地计划指标和海域使用审批等问题。这需要来自国家层面的政策空间。”有关代表委员告诉记者。

    据了解,2月27日,滨海新城试验性造地工程正式开工。该工程位于青龙河东侧,造地面积0.4平方公里,计划4月底竣工。它的实施将为滨海新城开展大面积造地提供科学、详实的依据,对于加快新城开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但按照目前的审批程序,已经难以适应曹妃甸的发展步伐。

    值得关注的是,以争取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为契机,充分利用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的平台,以探索支撑循环经济发展的体制机制为重点,曹妃甸正加快改革创新步伐。

    其中包括,参照苏州工业区管理模式,探索实行“小机关、大企业”管理体制,设立投资项目服务中心,创新招商合作机制,探索与国外政府、财团、企业合作发展的新模式。

    记者从有关部门获悉,为确保《曹妃甸循环经济示范区产业发展总体规划》顺利实施,国家最近将成立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牵头的曹妃甸开发建设协调小组和专家咨询委员会,并对近期规划起始阶段确定的工程项目分别纳入相关的国家行业专项规划。对规划中期发展阶段的有关项目,优先纳入国家有关专项规划。

    来自曹妃甸的新诉求最终能否成功,还未有答案。但陈国鹰代表强调,“在争取国家级试验区的同时,无论结果如何,我们配套改革的战略进程将始终如一。”

   

>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