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曹妃甸新闻

政府工作报告

发布:2016/3/24 11:36:01  来源:中国曹妃甸  浏览次  编辑:佚名

政 府 工 作 报 告

——2016年3月7日在唐山市曹妃甸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
  唐山市曹妃甸区人民政府区长  梁振江

  各位代表:

  现在,我代表区人民政府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予审议,并请与《唐山市曹妃甸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一并审议,请政协委员和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5年及“十二五”工作简要回顾

  2015年,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和繁重艰巨的任务,我们在省市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紧紧依靠和带领全区人民,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积极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机遇,全力以赴抓项目、促开放、兴产业、惠民生,较好地完成了区一届人大四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49.5亿元,同比增长4.2%;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75.8亿元,增长3.8%;公共财政预算收入65.6亿元,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770.5亿元,占调整任务的107%;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7亿元,增长9.1%;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30400元和14959元,分别增长7.7%和8%。

  (一)协同发展迸发新活力。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全力推进,认真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组建了示范区管委会筹备组,京冀互派领导干部挂职工作,双方建立起紧密性、常态化的沟通机制。《北京(曹妃甸)现代产业发展试验区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发布,控制性详细规划加快编制。示范区建投公司挂牌运营,资本金达到50亿元;产业投资基金完成注册,首期到账10亿元。投资31.6亿元,全面启动“5.5+3.5+N”产城融合先行启动区基础设施建设,签约京津产业转移项目75个、总投资2453亿元,开工项目45个、总投资1376亿元。保利北斗卫星智慧曹妃甸石化港、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等一批项目成功落户,北京安贞医院、友谊医院、妇产医院与区医院、工人医院合作正式启动,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全面开工,彰显了示范区建设的阶段性成果,为区域发展增添了强劲动力。

  (二)项目招商实现新突破。全年实施重点产业项目116个、总投资1420.8亿元,完成投资138.7亿元;组织四次集中签约、五次集中开工,涉及项目88个、总投资达2764亿元。红河锌联钢铁烟尘清洁利用、三友集团有机硅二期等一批项目竣工投产,首钢二期、华润二期等一批重大支撑项目启动建设,河北鼎泓原油商业储备库、华创超级锂离子电池、天堃钢管等一批项目正式开工。全员招商成效显著,强化目标责任,改进考核办法,实行周通报、月调度、季述职制度,抽调百名干部进驻10个重点城市精准招商,各级领导带头奔赴一线对接洽谈,全年累计外出招商300余批次,举办大型推介活动30余场次,签约项目283个、协议总投资4565亿元,其中110个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成功获批,规划编制初步完成,基础设施启动建设,搭建了中日韩交流合作的新平台。开放招商的全面活跃,产业项目的加速聚集,使我区成功跻身全国中小城市“科学发展”和“投资潜力”百强区。

  (三)港口建设迈出新步伐。港口功能不断拓展,累计建成运营码头泊位74个、在建25个,全部完工后通过能力可达6.5亿吨。先后开通曹妃甸港至大连港外贸内支线、曹妃甸港至包头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11月16日“宏远”号40万吨巨轮成功进港,开启了曹妃甸港的“大船时代”;全年完成港口货物吞吐量2.6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40.6万标箱。集疏运体系进一步完善,迁曹高速、唐曹铁路、水曹铁路加快建设,张唐铁路建成通车,曹妃甸腹地延伸到了西北地区和蒙古国,成为“一带一路”与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节点。港口贸易日趋活跃,曹妃甸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已上线运行、东方油气华北石油化工交易中心近期投运,全区限额以上贸易、物流企业达到51家。综合保税区年内新增各类贸易企业45家,美国纽约州商品中心正式揭牌,保税仓储、跨境电商等业务稳步推进,保税区功能优势加快释放。

  (四)城乡面貌呈现新变化。城市建设全面提速,唐山湾生态城,华北理工大学新校区、配套商务服务区及大学生创业基地项目即将竣工;临港商务区,交通、医疗、文娱、商业等设施加快建设,产业配套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城区和南堡开发区,道路、供水等市政设施日益完善,宜居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经济繁荣发展,传统服务业加快改造提升,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相继入驻,曹妃甸华唐呼叫中心近日运行,京企曹妃甸CBD基本竣工,欢乐渔谷、慧钜文化创意产业园已具备接待能力。新型城镇化稳步推进,启动《城乡总体规划》、《镇村空间布局规划》修编工作,中山路和垦丰大街街道办事处正式成立;合力创建美丽家园,完成30个省级重点村提标和13个场镇、110个村“四清”整治,村队改厕1.38万座。城乡环境明显改善,造林绿化7000亩、恢复湿地2万亩,圆满完成市达污染物指标削减任务,全年空气质量达标天数位居全市前列。

  (五)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升,成功创建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区)、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全面加快北京(曹妃甸)农业产业园建设,德润海源农产品深加工项目完工投产,新澳活畜进口屠宰加工等项目开工建设,借助北京二商集团、首农集团等知名农企品牌优势和销售网络,曹妃甸特色农产品打入京津市场。大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新增家庭农场37家、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42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2家,其中省级4家。注册省级著名商标达到15个,曹妃甸湿地蟹、河豚鱼获批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68.7%。

  (六)改革创新取得新成效。政府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政府组成部门和直属事业单位精简至23家,行政效能不断提高。财税金融创新积极推进,全年融资379.4亿元,与38家金融机构达成协议三年意向授信4834亿元、意向融资360亿元,年内到位资金365.6亿元。首批投资39亿元的PPP融资项目开始施工,争取政府债券72亿元。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唐山海清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新三板挂牌上市,首钢基金京冀资本、唐山沿海兴农等5支基金成功落户,进一步保障了开发建设。审批制度改革不断深化,在全省率先成立了行政审批局,22个部门154项行政审批职能全部划转,推行容缺审批、三证合一和“两个零接触”等创新机制,实现了“一章审批”、“一日办结”。创新招才引智模式,建立“1+6”人才政策体系,组建全省首家民营“智库”—曹妃甸协同发展研究院,为全区创新发展提供了人才智力支撑。

  (七)民生水平跃上新台阶。全年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5%。为民诺办的10件实事全面完成。城镇新增就业51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南堡开发区九年一贯制学校、区第一实验小学综合楼投入使用,高标准通过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区)评估验收。区级公立医院改革稳步推进,场镇卫生院标准化改造加快实施,妇幼健康优质服务示范县(区)创建通过省级验收,人口计生工作继续保持省市先进位次。新农合统筹标准、低保标准和五保供养标准,分别提高到530元/年、500元/月和6000元/年,发放低保家庭大学生助学金50.7万元,改造危房1519套,保障水平居省市前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开展“寻找最美曹妃甸人”等文明创建活动,汇聚了社会正能量。扎实做好安全生产、食品药品安全、信访、综合治理等工作,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八)政府建设得到新加强。自觉接受各方面监督,认真执行区人大及其常委会各项决议,办理人大代表建议75件、政协委员提案72件,按时办复率100%。在全区政府系统深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爱唐山、爱曹妃甸、争做新贡献”活动,全面落实“四个干”机制,营造了奋发作为、实干兴区的浓厚氛围。建立政务工作微信群,搭建扁平化平台,政府效能显著提升。认真践行“三严三实”,全面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坚决抵制“四风”,干部作风明显改善。严格规范行政行为,强化行政监察、审计监督,树立了良好的政府形象。广播电视、爱国卫生、国防动员、档案、地方志、残疾人、民族宗教、外事侨务等工作扎实推进,税务、金融、电力、邮政、电信、气象、保险、石油、烟草、海关、海事、边检、检验检疫等驻区单位都为曹妃甸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各位代表,过去的2015年,是“十二五”的收官之年。“十二五”时期,是我们经受考验、负重奋进、抢抓机遇、跨越发展的五年,是百姓生活持续改善、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社会政治和谐稳定的五年。特别是2012年7月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曹妃甸区以来,我们牢记使命和重托,心无旁骛抓发展,脚踏实地干工作,全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9.2%,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29.8%,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完成712.9亿元,为“十三五”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省市和区委正确领导的结果,是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和全区人民共同奋斗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区政府,向全区人民,向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向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工商联和人民团体,向武警官兵、政法干警,向全区的老领导、老同志,向所有关心、支持和参与曹妃甸建设的各界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经济社会发展中仍存在不少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为:产业聚集步伐不够快,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大项目还比较少;基础配套功能不完善,对产业和人口的承载力亟待增强;科技、人才、资金等瓶颈制约突出,潜能优势挖掘不够,要素作用尚未充分发挥;城市功能不健全,公共服务水平有待提升,生态环境还需优化;一些部门和工作人员办事效率不高、服务意识不强,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等等。对此,我们一定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二、“十三五”时期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各位代表,“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加快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个努力建成”目标、推进曹妃甸跨越崛起的关键时期。区委一届五次全会确立了我区“十三五”发展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目标要求和重大举措。展望“十三五”,我们要抓牢用好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努力打造协同发展先行先试的示范区。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的功能定位和具体要求,以示范区建设为龙头,积极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全面扩大对外开放,加速产业项目聚集,推进机制体制创新,逐步实现与北京的同城化发展,为曹妃甸经济社会加快步入发展黄金期、驶入赶超快车道,注入新的活力。我们要抓牢用好环渤海合作发展机遇,努力打造区域合作发展的典范。遵循《环渤海地区合作发展纲要》对曹妃甸的新定位、新要求,以加快商储能源基地、精品钢材基地、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为重点,全方位扩大合作领域,培育壮大主导产业,增强港口辐射能力,为曹妃甸在更大区域参与生产力布局调整、资源优化配置和产业链重构,搭建更为广阔的舞台。我们要抓牢用好“一带一路”战略机遇,努力打造东北亚地区经济合作的窗口。抢抓“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中韩中澳自贸区协定生效和张唐铁路建成通车等有利契机,巩固提升区域交通枢纽、贸易枢纽地位,全面开展大宗商品交易,积极拓展主导产业市场,用足用好自贸区延伸政策,构筑国际经贸合作的新通道,努力将曹妃甸建设成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连接点和西北部乃至蒙古国新的出海口。我们要抓牢用好“中国制造2025”重大机遇,努力打造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牢牢把握北京加快装备制造业转移、河北推动重化工业向沿海布局的有利时机,依托唐山百年雄厚的工业基础,发挥首钢京唐公司的产业龙头作用,吸引京冀钢铁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入驻,加快打造精品钢材基地、新型装备制造基地,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高端发展,使曹妃甸的装备制造早日成为国内领军产业。

  机遇叠加,形势现好。为此,我们确定“十三五”时期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以“三个努力建成”为方向,坚持“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定不移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着力打造全省开放型经济引领区和战略增长极,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加速建成“世界新港、协同新区、渤海新城”奠定坚实基础。主要目标是实现“3311”,即“三个明显高于”,经济增长速度明显高于省市平均水平,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7%以上;质量效益提升幅度明显高于全省同类地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年均增长11%以上;环境质量明显高于全省水平,实现全国领先。“三个翻番”,地区生产总值、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分别比2012年翻一番以上,常住人口比2012年翻一番。“一个全面建成”、“一个初步建成”,到2020年,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世界新港、协同新区、渤海新城”初步建成。

  建设“世界新港、协同新区、渤海新城”,既是“3311”总体目标的具体体现,也是落实“三个努力建成”要求的重要抓手。“世界新港”,即以建设世界知名的综合贸易大港为目标,坚持增量与提质并重,内涵与外延并举,在港口功能、港口贸易、港口实力上实现新提升,推动曹妃甸港口由二代向三四代转变。到2020年,实现港口功能全面完善,港口对产业、城市的拉动全面提速,国际合作全面拓展,建成中国北方大宗产品交易中心,北京、内蒙及西北区域新的国际海上通道。“协同新区”,即以打造协同发展的新空间、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为目标,坚持先行先试、同城化发展,深化与北京的对接合作,统筹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在全省乃至全国率先建成协同发展示范区。到2020年,协同创新共同体基本建立,产业规模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同城化效果初显,世界级的商储能源基地、精品钢材基地、石化产业基地、新型装备制造基地初具规模。“渤海新城”,即以建设唐山南部次中心城市为目标,以组团式、功能型、生态化智慧城市为定位,大学城、职教城、总部城形成规模,城市服务业加速聚集。到2020年,实现城市功能基本完善,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各板块协调发展,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和功能疏解取得明显进展,初步成为京津冀东北部的服务业中心。

  各位代表,实现我区“十三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和责任意识,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努力走出一条曹妃甸特色的发展建设新路径。一是坚持创新驱动战略,强化科技创新引领。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的根本动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加速创新型科技人才聚集,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不断实现理念、技术、产品、管理、服务创新,打造京津冀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到2020年,发展壮大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加快培育一批“科技小巨人”,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二是坚持协调均衡发展,补齐产业结构短板。紧紧抓住京津冀产业布局调整和产业链重构的战略机遇,加快产业聚集步伐,积极构筑现代产业体系,推动产业规模、质量效益和竞争能力整体提升。到2020年,工业增加值比2012年翻一番;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50%以上,占GDP比重达到25%以上;现代服务业质量效益明显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85%以上。三是坚持绿色低碳循环,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遵循科学发展、绿色增长理念,加强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强化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全面完成节能减排任务目标,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到2020年,力争全区各产业园区实现循环化改造,全区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到13平方米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14.6%。四是坚持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区域竞争优势。把改革开放作为推动曹妃甸跨越崛起的强大引擎,深化行政管理、财税金融、公共服务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全面加快综合贸易大港、综合保税区等开放平台建设,构建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大开放格局。到2020年,全区经济外向度达到30%以上。五是坚持发展成果共享,改善城乡居民生活。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繁荣发展各项事业,让全区人民共享发展成果。到2020年,基本建成覆盖城乡、便捷高效、保基本、促公平的现代公共服务体系,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7%以内,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80%。

  三、2016年重点工作

  各位代表,2016年是“十三五”规划的开局之年,高位起步是发展形势对曹妃甸的工作要求。今年唐山将迎来纪念抗震40周年,举办世界园艺博览会等系列重大活动,世界目光将聚焦唐山,曹妃甸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示范区和省市着力打造的重要增长极,势必要接受全方位的检验。做好今年的工作,既关系“十三五”的开局起步,也关系曹妃甸开发建设新成果新形象的全面展示,我们必须以奔跑的速度、临战的状态、务实的举措,带动全区人民激情工作、干事创业,共同谱写曹妃甸改革发展的新篇章。

  面对特殊年份和关键时期,综合考虑区内外各种因素,确定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按可比口径)增长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0%;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

  围绕上述目标任务,按照“精准发力、全面落实”年要求,着力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六大突破”为发力点,着力推进跨越崛起。目前的曹妃甸已进入大规模产业聚集的关键阶段,必须以提速增效为要务,突出项目和招商,扭住关键、精准发力,攻坚突破、打造亮点,努力实现跨越崛起、第一增长。

  在临港产业聚集上实现新突破。把产业聚集作为曹妃甸热起来、火起来的龙头,以打造新型工业化基地为目标,做大做强港口贸易、精品钢材、装备制造等主导产业,加快发展新能源、电动汽车、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曹妃甸跨越崛起构筑极具活力的产业支撑。年内,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88亿元,同比增长7%;工业固定资产投资460亿元,增长10%;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家。提速项目建设。按照“每季一次集中签约、每季一次集中开工、每季一次集中观摩”的要求,全力实施项目建设攻坚,确保增量不断档、发展不停步。全年实施产业项目207个,计划总投资2392亿元。加快唐山奥能新能源汽车、华创超级锂离子电池等总投资890亿元的99个续建项目建设,推动精密机械电子产业园等总投资1502亿元的108个项目开工建设,年内争取49个项目建成投产,力促首钢二期、华润二期等重大支撑项目早日投产达效。同时,严格项目管理服务,大力整治“半拉子”工程和土地“占而未用、用而未尽”问题,确保项目引得来、落得快、建得好。强化精准招商。深入实施全员招商,精准承接京津产业转移,精准对接全市重大活动,精准接洽世界500强和大型央企民企,精准挖掘人脉关系,以开放招商的成效,蓄积区域发展后劲。年内,每个园区至少引进10个投资亿元以上和1个50亿元以上的产业项目,每个场镇至少引进5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每个区直部门、区属企业至少引进1个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全区新签约项目达到200个以上。搞活港口贸易。依托岸线配置产业,加快码头泊位和辅助功能配套设施建设,确保华能煤码头等12个泊位建成运营,力争华电煤三期等8个码头竣工,推动包头、二连浩特内陆港建设,进一步拓展曹妃甸与内蒙古的集装箱业务,力争全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2.8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45万标箱。依托产业带动贸易,扩大大宗商品交易规模,推动LNG商储交易一体化,做大木材进口及深加工产业,争取年内口岸接卸进口原木达到100万立方米、国际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交易额达到60亿元、东方油气华北石油化工交易中心交易额达到70亿元。做强园区经济。全面激发园区发展活力,突出打造园区特色品牌,让园区在全区发展中打头阵、当先锋。钢铁电力园区要以首钢京唐公司为龙头,着力发展机械钢、汽车板、家电板等钢铁深加工,加快建设精品钢材生产基地。装备制造园区要依托区域钢铁产能、产品优势,大力发展重型装备制造业,加快打造中国北方重要临港装备制造基地。新兴产业园区要以集群发展、高端发展为目标,重点发展新能源汽车、精密机械电子等新兴产业,抢占未来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其它园区也要结合自身优势和功能定位,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加速产业聚集,提升园区实力。年内,各园区固定资产投资、主营业务收入、税收等指标增速达到20%以上。

  在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按照“3456”工作思路和“有突破、有形象、有成果、有规模”的要求,强力推进“5.5+3.5+N”产城融合先行启动区建设,全力打造先行先试的典范。支持政策要有新突破。加快推进机构完善和政策争取,力促年内协同发展示范区管委会正式成立,京冀两地搬迁企业支持政策落实到位,京曹两地同城化服务取得积极进展。基础设施要有新形象。加快现代产业试验区控制性详规和各类专项规划编制完善,全面铺开基础设施建设,投资39.7亿元,完成产业先行启动区土地整理、道路等配套建设;投资9.2亿元,完善生态城先行启动区基础设施;投资5.7亿元,实施现代产业区3平方公里造地工程,为企业落地和人口聚集提供支撑。项目建设要有新成果。全面提速项目建设,确保7月底前,一期投资36亿元的保利北斗通讯等重点项目形成进度形象,投资39亿元的北京(曹妃甸)国际职教城建设完工,投资100亿元的智能装备制造基地等项目全面开工,进一步展示示范区建设成果。产业转移要有新规模。紧盯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目录,找准切入点,全面推进与北京“城六区”的合作,年内承接京津转移项目100个以上,落地开工项目50个以上,投产项目20个以上。

  在世界级石化产业基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围绕炼油和轻烃加工两条主线,积极引进一批石化龙头项目和上下游配套企业,努力打造世界一流的大型石化产业集群。加快商储能源基地建设。尽快完善大型原油码头、输油管道、大型储罐等基础设施,确保浅海集团原油商业储备库、中化原油储备等项目加快推进,年内原油、LNG储备能力分别达到480万吨、2500万立方米,拉动石化产业、港口贸易快速发展。加快石化产业基地建设。在完善各类规划编制的基础上,加快总投资273亿元的基础设施配套、公用工程建设,推进产业项目聚集,确保投资360亿元的浅海炼化一体化、投资359亿元的东华能源页岩气新材料产业园等项目全面开工,投资11亿元的金道器识甲醇制高清洁燃料等一批项目建成投产,年内力争新签约项目协议资金500亿元以上,引进开工项目10个以上。加快海洋化工产业基地建设。依托南堡开发区现有产业基础,发挥三友集团、三孚硅业等企业龙头作用,着力延伸化工产业链条,加速上下游产业聚集,年内引进开工亿元以上项目10个以上。

  在中日韩循环经济示范基地建设上实现新突破。按照“上半年初见成效、年底前初具规模”的要求,以15平方公里核心区为重点,加快打造循环经济产业聚集区。探索绿色增长新模式。以精品钢材、电水联产、石油化工和节能环保产业为重点,积极探索循环型产业集聚、动静脉产业融合、产业链纵横耦合的新型工业化模式,力争年内循环产业链条形成雏形。打造合作展示新平台。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深化与中日韩经济发展协会、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大韩贸易振兴公社等机构的合作,成立驻福冈办事处、东京联络处,搭建中日韩三方合作平台。按照“互联网+”的模式,打造虚拟网络平台,争取4月底前建成投入使用。实现项目建设新进展。加大推进力度,确保投资150亿元的北京(温商)产业园、投资31.5亿元的博凯盛触显一体化等项目建成投产,一期投资10亿元的康卫静脉产业园等项目全面开工。年内,新开工项目15个,新签约项目50个,其中日韩项目20个。

  在综合保税区建设上实现新突破。以打造全国一流的综合保税区为目标,把握国际贸易新趋势,大力发展保税物流、跨境电商、平行进口等业务,发挥好综合保税区在国际商贸流通领域的示范引领作用。加快完善功能,完成三港池清淤和1#、2#通用泊位建设,推进三港池待泊区及配套雷达站建设,协调海关、检验检疫部门推动通关一体化;争取开通天津外贸内支线,将京唐港至韩国釜山航线引进曹妃甸港,畅通与韩国、澳大利亚等国贸易通道;启动进口水果、肉类口岸申报,打造北京生活用品进海口。积极拓展空间,大力发展新业态、新模式,引进基金、信托等公司开展金融租赁业务,力争新恒基国际、保利龙马公司整车进口业务年内获批,深圳网邦信息科技公司“曹妃购”跨境电商交易平台4月底上线运营。年内,确保国际仓储物流中心等14个项目竣工投产,新签约项目10个以上,新增注册企业100家以上,争取进出口额达到1亿美元。

  在天津自贸区政策延伸上实现新突破。以制度创新为核心,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借助京津政策资源优势,大力推进天津自贸区政策向曹妃甸延伸。加快天津自贸区曹妃甸片区的申报进程,把握申报时间节点,制订路线图、时间表,加大盯办跑办力度,争取4月份将申报方案上报国务院,力争尽快获批。深入研究天津获批方案,对于可复制推广的政策要全面实施,逐项落实,为天津自贸区政策延伸奠定基础。

  (二)以补齐短板为前提,着力增强区域承载能力。按照“基础先行、抓紧完善,确保产业、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完善基础设施配套功能,补齐发展短板,增强区域承载力。全年实施基础设施项目310个,总投资840亿元。

  完善园区配套功能。立足满足项目落地,抢抓国家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和加大地方债券发行量的有利契机,加大融资和投入力度,全面完善园区道路、管网、供电、供水等配套设施,强力推进投资6.8亿元的电网新(改)建工程和投资5.8亿元的供水工程,为项目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强化港口腹地支撑。加强协调联动,重点抓好京唐客运专线项目,加快曹妃甸通用机场谋划论证,力促年内水曹铁路、曹妃甸至京唐港铁路连接线全面开工,遵曹公路、唐曹铁路及迁曹铁路扩能加快建设、早日完工通车,增开水铁联运集装箱班列,有效提升港口辐射带动能力。

  畅通区域交通网络。立足便捷区域交通,加快城乡路网建设,年内,确保于唐线改建工程开工建设,滨海公路7月底全部完工,跨纳潮河2#大桥、青龙河大桥7月份通车。启动板块之间的轨道交通建设,推进公交体系全覆盖,开通曹妃甸至北京、天津、秦皇岛长途客车,加密曹妃甸至唐山的客运班次,全面开通四大城市板块之间以及城市与场镇、村队、园区、企业之间的公交班车,构建内外畅通的交通体系。

  (三)以完善提升为重点,着力打造渤海新城。按照港产城教一体化发展的思路,注重人本理念、内涵发展,抓好城市建设、城市经济和城市管理。

  加快城市建设。按照“组团发展、配套齐全、功能完备、宜居宜业”的要求,科学明确四大板块定位,推动城市错位有序发展。城区,突出政治文化中心功能,坚持精心谋划、精深改造、精细管理、精品建设的发展理念,启动棚户区改造、绕城路网整修、街巷修缮等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实施“绿美亮净”工程,化解库存稳定房地产市场,提高政务管理、公共服务水平。唐山湾生态城,突出城市发展前沿作用,以满足8—10万人居住生活为目标,以争创“创客新城”为契机,以大学城建设为重点,加快3.5平方公里生活配套区建设,大力发展教育科研、文化创意、休闲养老等产业,吸引北京公共服务资源聚集,确保华北理工大学、北京景山学校曹妃甸分校9月份具备开学条件,华北汽车技术学院、北京中瑞护理高等专科学校和北京职业技术师范学院等3所职业大学7月份建成、9月份投入使用。临港商务区,突出生活服务和产业配套功能,积极发展金融、信息、商务等服务业态,加快“公铁一体化”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确保院线影剧院等项目5月份正式运营,进一步聚集人气、商气。南堡开发区,进一步完善和刚性实施总体规划、产业发展规划,突出海洋化工产业发展及配套服务,明晰产业与城市功能定位,实施市政管网、道路绿化等工程,完善文化、医疗等公共设施功能,提升城市承载能力。

  活跃城市经济。坚持产业兴城、促进产城互动,加快发展生态旅游业,推进湿地文化旅游开发,确保游客接待中心6月份投入使用;实施龙岛保护性开发,开通生态城至龙岛客运航线,努力打造京津冀区域特色旅游品牌。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发挥港口和综合保税区对物流贸易的带动作用,抓好曹妃甸现代国际物流等项目建设,力争年内新增物流贸易企业200家以上。积极发展商贸服务业,加快华天餐饮一条街等项目建设,鼓励发展商务会展、楼宇经济,壮大金融保险、信息服务等高端服务业,利用“互联网+”提升传统商贸业,繁荣区域经济。

  加强城市管理。加快“智慧曹妃甸”建设,推行“数字化”城管新模式,实现全天候、全方位、全覆盖管理。强化住宅小区物业监管,建立健全物业管理市场竞争机制,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卫生环境差、设施维修难等问题。狠抓市容市貌管理,强化城市综合执法,提高城市管理精细化、常态化水平,打造环境整洁、秩序井然、管理科学的宜居、宜业现代化新城。

  (四)以统筹发展为抓手,着力推进新型城镇化。以建设全省新型城镇化和城乡统筹示范区为目标,坚持以人为核心,优化空间布局,强化产业支撑,建设美丽家园,努力走出一条因地制宜、特色鲜明的新型城镇化之路。

  优化城镇空间布局。按照“规划全覆盖、交通全畅通、服务要均衡、资源要共享”的原则,搞好《城乡总体规划》、《镇村空间布局规划》修编,稳妥推进场镇行政区划调整,构建8镇46个中心社区的空间布局。坚持因地制宜、分步推进,实施重点小城镇供热、供气、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推进社保、医疗、教育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加速农村人口市民化,年内户籍人口城镇化率达到68%。

  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以打造京津唐地区优质农副产品供应基地、中国北方现代农业示范基地为目标,全力推进国家级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晋档升级。抓好园区建设,积极承接北京农业项目转移,重点培育北京(曹妃甸)农业产业园、湿地渔乐园、沿海现代渔业园等现代农业园区,创建市级园区3个以上。年内,每个场镇向北京(曹妃甸)农业产业园要至少引进1个农业加工类项目。壮大经营主体,做强产业龙头,确保新澳活畜进口屠宰加工、京禾果菜仓储加工等项目完工投产,新增市级以上龙头企业10家、专业大户60个、示范家庭农场40个以上,农业产业化经营率达到70%以上。强化质量安全,以创建国家级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为契机,强化产品全过程监管,推广“二维码”追溯体系,确定4家水产品质量安全试点企业。注重品牌创建,年内新增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认证面积5万亩、1万亩和5000亩,力争两年实现国家驰名商标零的突破。

  加快建设美丽家园。以“一年大变样、两年创品牌、三年成一流”为目标,坚持示范引领、以点带面,深入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大力实施民居改造、街道硬化、饮水安全、垃圾处理等12个专项行动,重点打造曹妃甸湿地美丽乡村片区,利用两年时间实现美丽乡村建设重点村全覆盖,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年内,确保建成16个省级重点村、20个区级重点村。

  (五)以改革创新为驱动,着力增强发展活力。抢抓中央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一系列政策措施的机遇,深入推进行政审批、财税金融、农垦体制等重点领域改革创新,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增添新活力。

  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扎实推进“放管服”,创新行政审批运行机制,健全完善容缺审批,确保缺有时限、补有节点,审批快捷、完善及时。积极推广联合审批和“三级平台、两个代办”试点经验,推动实体政务大厅向网上办事大厅延伸,探索“互联网+行政审批”模式、“互联网+微信”互动机制,用政府“减法”换取企业发展“乘法”,争创全省一流的办事效率。

  创新财税金融体制。加强政银企对接合作,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巩固京冀金融对接会成果,确保4834亿元授信款按时间节点如期投放,全年新增融资资金290亿元以上。大力推进PPP模式,确保第二批项目3月底前开工,第三批项目上半年开工,第四批项目3月底前谋划到位。创新金融产品,大力发展融资租赁、股权投资、信托基金等金融业态,新增金融类机构5家以上。优化企业上市环境,落实新上市企业财政专项资金奖励政策,力争年内上市企业达到4家以上。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制定出台鼓励创新创业支持政策,整合资金、场地等各种要素资源,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成立创客空间,吸引更多创业者入驻,年内新增科技型中小企业35家以上、市场主体3200户以上。着眼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问题,扩大“助保贷”成果,扶植一批小微企业做大做强。

  强化科技人才支撑。鼓励企业依托京津科技优势,引进或合作组建联合研发中心和技术创新联盟,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制定出台创新人才指导目录,引进一批行业领军人才、科技创新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大力开展职业培训和就业指导,培养市场需要、企业欢迎的实用型技术人才。年内力争引进高层次人才50人以上。

  (六)以生态建设为引领,着力推动绿色增长。生态环境建设,事关群众切身利益和曹妃甸对外形象,必须综合施策、常抓不懈,确保天蓝、地绿、水清。

  强化大气污染治理。严格落实世园会期间大气质量保障方案,全面升级钢铁、电力等行业脱硫脱硝设施,突出抓好在港船舶污染物排放和散货码头、露天堆场封闭管理,全面取缔10蒸吨以下燃煤锅炉,强力实施道路扬尘、农业面源污染等综合治理,推动空气质量持续改善。年内,确保PM2.5年度均值同比下降6%以上,      (下转第三版)  (上接第二版)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氨氮和氮氧化物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削减率完成市达目标。

  实施全境绿化攻坚。大力开展通道两侧、村庄四周、园区内外、湿地环线等区域绿化攻坚,突出抓好入区国省干道两侧、滨海湿地区域、重点园区企业和生态城职教城周边绿化提升,打造景观廊道、绿色园区。加强湿地修复和周边生态保护,建设绿色生态屏障。全年新增造林绿化面积6000亩以上。

  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坚持集中整治和长效机制并举,深入开展以治脏、治乱、治差、治违、治污为重点的城乡环境“五大整治”,禁止露天烧烤和焚烧秸秆垃圾,倡导清洁能源利用,全面消除环境卫生死角死面,确保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污水处理率均达到100%,不断提升城乡环境水平。

  (七)以民生改善为根本,着力构建和谐社会。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的要求,优先保障民生投入,繁荣发展社会事业,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全年安排民生和社会事业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78%。

  协调发展各项事业。积极促进就业创业,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30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推进各类教育均衡发展,加强与北京优质教育资源的合作,大幅提升教育整体水平。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全面完成公立医院、场镇卫生院改革,提升三级医疗服务水平。扎实做好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大力发展文化事业,实施卧龙湾文化产业园等文化产业项目,搞好精品文艺创作,建设文化强区。组织开展“牵手京津冀·欢乐进万家”等系列活动,积极引进体育品牌赛事,广泛开展全民健身运动,丰富城乡群众文体生活。加快广播、电视、外事侨务、慈善、气象、防震减灾、档案、地方志等各项事业发展。

  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对重点行业、重点领域加大依法监管监察力度,确保完成市达各项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确保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强化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提高安全保障水平,创建全省食品药品安全县(区)。高度重视信访工作,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会管理创新,依法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各位代表,改善民生是政府天职,也是一项长期工作。今年,我们将投资20.2亿元,为群众办好9件实事。一是推进教育惠民,新建柳赞镇大庄河小学、幼儿园及临港商务区学校宿舍楼、食堂,改造部分学校运动场。二是促进全民健康,农村居民新农合人均统筹标准由530元提高到620元,完成全区45岁以上农村居民和城镇无业居民健康体检,建设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中心。三是改善人居环境,安置幸福花园小区搬迁群众,改造城区15条街道、排水明渠,实施城区路灯新建和改造项目,提升重点区域绿化亮化水平。四是完善公交体系,启动板块之间的轨道交通建设,加快公共交通基础设施完善,实现城区和工业区板块间公交互联互通,满足城市发展,方便群众出行。五是创建平安城区,在环城出入口、主要街道以及人员密集场所安装视频监控,提升群众平安指数。六是保障食品安全,新建农产品菜市场,推进食品安全抽检工程,完成10所中小学校食堂改造提升。七是畅通城乡路网,加快推进迁曹线绕城改造提升等工程建设,翻建桥梁2座,完成3条乡村道路改造。八是提升服务水平,加快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组建1个社区行政服务中心试点。九是开展文化下乡,更新99个农家书屋图书,实施千场电影送基层工程。对上述实事,我们将明确节点,落实责任,强化调度,确保年底全部兑现,以实实在在的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

  四、切实加强自身建设,全面提升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新的形势和新的任务,对政府自身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实干”,抢抓新机遇,迎接新挑战,彰显新作为,不断开创政府各项工作新局面。

  解放思想,做到科学谋政。树立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看齐意识,深入解放思想,大胆改革创新,积极探索新常态下的新思路、新措施,着力激发新活力、培育新动力。认真把握政策导向,理性研判发展趋势,科学遵循经济规律,提高驾驭经济工作的能力和水平,聚力推动曹妃甸实现跨越崛起、第一增长。

  实干担当,做到高效施政。深入开展机关作风整顿活动,大力倡导“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作风,以饱满的激情、奔跑的状态干工作、抓发展、促落实,让实干兴区、尽责担当成为政府工作的主旋律。严格落实“四个干”机制,建立一抓到底的责任链条,以时间倒逼进度、以目标倒逼落实,激励各级干部勤勉敬业、主动作为、争创佳绩。

  牢记宗旨,做到为民勤政。把人民群众的期盼作为最高追求,深入基层“接地气”,体察社情“聚民智”,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从群众最关心的事情做起,从群众反映最强烈的问题改起,真心实意为百姓干实事、做好事、解难题,用政府工作人员的辛苦指数换取全区人民的幸福指数。

  履职尽责,做到依法行政。认真落实《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自觉接受人大依法监督、政协民主监督和社会舆论监督,严格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履职,使政府各项工作始终在法治轨道上运行。深入推进政务公开,健全完善重大事项专家咨询、社会公示等制度,努力做到科学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

  秉公用权,做到廉洁从政。始终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严格落实廉政建设责任制,带头遵守“八项规定”,严防“四风”反弹。厉行勤俭节约,狠刹铺张浪费,严控“三公”经费支出。加大反腐倡廉力度,大力开展“一问责八清理”专项行动,严肃查处违法违纪案件,追求道德高线、严守廉洁底线、不踩法律红线,确保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

  各位代表,时代赋予重任,实干成就梦想。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推动新发展,责任重大,使命光荣。让我们在省市和区委的正确领导下,以更大的担当、更实的作风、更足的干劲,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奋发作为,加快推进“世界新港、协同新区、渤海新城”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造全省第一经济增长极而努力奋斗!

  名词解释

  1、“一带一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建设“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构想的简称,是指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2、“中国制造2025”:是指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立足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际需要,围绕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等关键环节以及先进制造、高端装备等重点领域,提出了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提升增效的重大战略任务和重大政策举措,力争到2025年从制造大国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3、“3456”:是对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建设的新要求,“3”即严格四个干、严格考绩、严格落责,加强领导、加强保障、加强人员;“4”即抓紧签约落地、基础配套、项目建设、成效连片;“5”即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6”即梳理安排重点工作计划、非首都核心功能重点区域、重点产业和园区、重点北京县区、重点央企和单位、重大活动。

  4、“5.5+3.5+N”:“5.5”指依托中日生态工业园可用土地5.57平方公里,作为北京产业转移项目先行建设区,重点布局智能装备、通用航空等产业;“3.5”指依托唐山湾生态城建设,规划土地面积3.5平方公里,作为生态城建设先行区,重点布局生活配套产业,适度发展都市型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N”指布局在曹妃甸地区的重大项目,着重发展重化工业及先进制造业,实现产城融合、多点支撑的发展格局。

  5、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指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6、全要素生产率:指“生产活动在一定时间内的效率”,是衡量单位总投入的总产量的生产率指标,即总产量与全部要素投入量之比,来源包括技术进步、组织创新、专业化和生产创新等。

  7、PPP模式:是英文Public—Private—Partnership的缩写,即政府—私人组织—伙伴模式。指政府与私人组织之间,为了合作建设城市基础设施项目,或是为了提供某种公共产品和服务,以特许权协议为基础,彼此之间形成一种伙伴式的合作关系,最终使合作各方达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

  8、“智慧曹妃甸”:指以“强政、兴业、惠民”为基本宗旨,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及配套技术的多样化组合应用为基础,优化组合各种生产要素,以更加精细和动态的方式管理生产和生活,打造现代化、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城市。

  9、“放管服”:指新时期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要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同时推进。

  10、“二维码”追溯体系:是在食品流通领域探索建立的以数字化技术和物联网感知技术为基础,通过二维码对食品生产流通信息进行数字化编码,消费者可以通过食品上的编码了解食品的生产、仓储、物流和消费等相关情况。

  11、“互联网+”:指充分发挥互联网在社会资源配置中的优化和集成作用,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深度融合于经济、社会各领域之中,提升全社会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形成更广泛的以互联网为基础设施和实现工具的经济发展新形态。

  12、动静脉产业:动脉产业是指开发利用自然资源形成的产业,是资源—产品—消费过程。静脉产业(资源再生利用产业)是运用先进的技术,将生产和消费过程中产生的废物转化为可重新利用的资源和产品,实现各类废物的再利用和资源化的产业,包括废物转化为再生资源及将再生资源加工为产品两个过程。

  13、“助保贷”:是指政府和银行共同筛选企业组成“小微企业池”,由政府提供风险补偿资金和企业缴纳助保金共同组成“助保金池”,作为风险缓释方式的一种信贷业务。

  14、“三级平台、两个代办”:“三级平台”指市政务服务中心—县(市、区)政务服务中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三级平台”建设;“两个代办”是指普遍推行为民服务全程代办、重点项目全程代办“两个代办”制度。

  15、跨境电商:是指分属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达成交易、进行支付结算,并通过跨境物流送达商品、完成交易的一种国际商业活动。目前,我国跨境电子商务主要分为企业对企业(即B2B)和企业对消费者(即B2C)的贸易模式。

  16、平行进口:是指本国的商标权人将自己生产的商品出售给国外经销商或者将自己的商标许可给国外生产企业后,这些国外的经销商或者生产企业将其与商标权人在国内生产的相同的商品,重新进口到国内的做法。

  17、贸易回归:指针对有港无贸短板,制定完善优惠政策,吸引港口贸易、物流企业在曹妃甸注册、交易,提高港口经济效益,增强港口造血机能,加快打造综合贸易大港。

  18、“两个零接触”:第一个“零接触”是项目业主“上”不与主管审批、收费部门接触,由项目分包部门负责全程代办;第二个“零接触”是“下”不与群众接触,为项目提供“跟踪式”、“保姆式”的优质服务。

  19、容缺审批:是指针对适用范围内的,基本审批条件具备、申报材料主件齐全的重大项目与民生工程,在其他条件和申报材料暂缺的情况下,相关职能部门行政许可服务处可先予以受理审批,申请人须在承诺时间内将材料补齐补正,这样可以大力精简审批环节、优化审批流程,最终推动项目快落地、快开工。

  20、“1+6”人才政策:“1”指就高层次人才引进、培养、管理、使用、服务等制定总的政策文件,即《唐山市曹妃甸区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若干政策规定(试行)》;“6”指结合这一政策落实,制定特聘专家引进管理办法、引进高层次人才暂行办法等6个配套管理办法,形成曹妃甸区的人才政策体系。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