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社会快讯

用青春逐梦—记《唐山姑娘》作者、草根艺人刘胜权

发布:2015/6/19 10:34:42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佚名
   《唐山姑娘》,短短4分钟的MV,洪亮的歌声、流行的音乐、亮丽的民俗文化、浪漫的爱情故事、热忱的执着与梦想。小故事折射大情怀,从不同的角度展现了唐山的风土人情、生活状态和精神风貌。评剧、乐亭大鼓、花吹、皮影、小品等不同民俗文艺形式的融入,实现了流行音乐与民俗元素的完美结合。该作品三天之内在腾讯视频的网站上点击量超过50万。观看了MV后,笔者深深为这部作品中凝练又浓缩的文化气息所折服。怀着诸多疑问,我们终于见到了《唐山姑娘》的作者刘胜权。

  正如MV中本色出演的本人一样,利索的短发、干净的穿着,显示出这位大男孩的沉稳和内敛。刘胜权告诉笔者:“我做这部视频完全出于自己的爱好,我热爱曹妃甸,热爱歌颂家乡人、家乡事。作为80后,尤其是草根艺人,在生活的各方面都有着很大压力,但是我有自己的梦想,我想把积极乐观的态度传给别人,希望每一个人都坚持自己的梦想,永不言弃。”

  其实,《唐山姑娘》这部作品是刘胜权真实生活经历的写照,他与妻子的爱情也因音乐结缘。2001年,20岁的刘胜权放弃泥瓦匠工作,凭着对音乐的满腔热情到北京求学,希望能够在音乐方面得到系统指导。“算是北漂吧,也没有文凭,去北京的时候,兜里只有50块钱,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当时舍不得买矿泉水,只能从家里出发时,用大的塑料水瓶灌满水在路上喝。因为没钱,条件特别艰苦,最困难的时候,两天才有一块烧饼吃。还要感谢我的那位导师,他不仅免费为我授课,还资助了我100块钱生活费。”说到这里,刘胜权眼中有一丝泪光闪过。

  从北京回来后,刘胜权开始组建乐队,但是乐队的经营却始终举步维艰。他曾经把乐队成员接到自己的家中共同排练、写歌、吃住。难能可贵的是,现在这支乐队在他的坚持下依然存在,因为他酷爱音乐,真的不想放弃。

  2005年,刘胜权在滦南举办了第一场个人公益演唱会,为滦南一位患白血病的南开学子募捐13000元。同时他也开始参加各式各样的民间公益慈善演出和艺术活动。相继斩获曹妃甸好声音总冠军、滦南青年歌手大赛一等奖等殊荣。2006年代表唐山市参加河北省大地欢歌音乐活动,演唱代表作品《万马奔腾》。之后主唱了“唱响曹妃甸”活动主题曲《梦想的力量》,并主唱了《湿地之恋》。在爱好音乐的同时,刘胜权也热爱表演,并且努力将自己的表演艺术在舞台上进行展现。唐山市政法委廉政小品短剧大赛中,他自创自演的《拉关系》荣获一等奖,同时他还在该赛事中出演了《马失前蹄》等小品。

  谈到这次超高点击量的作品《唐山姑娘》,刘胜权颇有感触。这部作品花费了他大量精力和物力,由于拍摄过程仅仅依靠他自己,没有任何外来资金支持,家中仅有的5万元储蓄也花的一干二净,甚至连县城的婚庆店铺也关门了。家人最初很不理解,但是看到他这么投入地去做,才逐渐开始支持。

  这部作品早在去年就已经完成拍摄,在第一个未放出的版本里面并没有加入唐山民俗特色。这一年中刘胜权始终在思考如何让自己的作品更接地气,在融入民俗文化的同时又乐于被大众接受。终于,在乐亭大鼓传承人贾长福、优秀评剧名家孙秀艳等民俗文化专家的指导下,《唐山姑娘》巧妙地实现了“冀东三枝花”等唐山本土传统艺术元素与流行音乐的嫁接。他感慨地说:“我一定要在能力范围内努力做好我的作品,通过我的作品向受众传递正能量。其实这次我的作品能够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也从侧面反映出了我们唐山目前还缺乏对民俗文化的深度开发。没有传统文化就没有流行文化。传统文化当年也是流行文化。所以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只是相对时代而言,它们是相互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没必要硬生生模仿不属于自己的东西,做我们骨子里的文化,做从小到大潜移默化影响我们的文化。实践证明,每个人都不排斥传统文化,只是我们需要更好地改良和完善传统文化,当然这也是每个唐山人的责任。唐山地区的传统文化很有生命力,只是需要更好的展示方式。要用心感悟、思考、体会。”

  通过《唐山姑娘》的火爆,刘胜权对未来非常有信心。他打算继续对《唐山姑娘》进行二次创作,再度延伸,以电影的形式进行更加细腻地刻画和展现。目前拍摄组正在筹备中,所面临的困难仍然是资金问题,“我要对下一步《唐山姑娘》进行商业化探索,如果资金充裕一些,我的作品会拍摄得更好。”(孙渴望)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