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曹妃甸新闻

渤海之滨,崛起钢铁“梦工厂”

发布:2014/8/15 22:51:26  来源:河北日报  浏览次  编辑:佚名

【走基层·曹妃甸】

814日,记者来到曹妃甸,围绕京冀打造曹妃甸协同发展示范区进行采访。

在首钢京唐公司,三冷轧车间的镀锌钢板新鲜出炉,仅200多米就运到靠泊在自有码头的轮船上,匆匆驶向全球各地。首钢京唐公司党委副书记顾章飞说,钢铁企业厂区设置码头,他们是全国唯一。

由此人们就能深深体会到,曹妃甸为何被称为“黄金宝地”。顾章飞算了一笔账,每吨钢材在此生产与在北京生产相比,综合运输成本能减少100元至150元。而首钢年产量约为900万吨,这就相当于纯赚了9亿元至13.5亿元。

曹妃甸,注定和北京深深结缘。早在2005年,以首钢搬迁曹妃甸为标志,拉开了首都功能疏解的大幕。志在曹妃造新梦——京冀合作,在这里演绎了一幕协同发展的精彩大剧。

新家挺好,这里是钢铁行业的“梦工厂”

立秋刚过,海风带着清凉与潮湿,拂过曹妃甸南端首钢京唐公司一片30平方公里的厂区。

厂区西侧,冷轧车间现场,工人们正加紧为中粮、国外知名汽车公司等生产板材。目前,该公司家电板市场占有率为23%,排名全国第1位;车轮钢16.2%,排名第1位。厂区东侧,我们看到了一片不起眼的空地。曹妃甸钢铁电力园区相关负责人说,这里正孕育着投资500多亿元的二期工程。该工程将成为东部沿海一个现代化的钢铁生产基地,主要生产高端钢材。据了解,二期项目已获得国务院批准,现已启动前期工作。

建了一期还要建二期,看来首钢京唐公司在“新家”的日子,挺好。

但首钢当年搬迁时,人们的心情复杂而纠结,谁愿意搬到异乡成为异客!可他们没想到,带着满腹愁绪来到的“新家”,却给了他们从未有过的发展空间。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这里“面向大海有深槽,背靠陆地有滩涂”,水深岸陡、不淤不冻,他们在自有港口就能将产品运往五大洲,方便的同时还节约了巨额运输成本。搬迁时顺便脱胎换骨,完成了原来想都不敢想的转型升级。全新的骨干设备,世界一流。220项全球顶级技术,几乎“零排放”。一位国内同行在参观之后发出了如下感叹:“这是钢铁行业的‘梦工厂’!”

落户曹妃甸,让首钢有了好的硬件条件,过硬的产品,盈利也便水到渠成。“在钢铁行业处于微利甚至亏损的大背景下,风景这里独好。”顾章飞的话很牛气,5月份,公司搬迁9年后首次扭亏为盈,67月份盈利水平不断提高,取得投产以来的最好效益水平。

一个企业,帮助曹妃甸催生多条产业链

企业获益匪浅,地方的诉求是否得到满足?对于记者提问,曹妃甸区一位负责人露出一点小得意的神情,市场经济条件下,谁会做赔本的买卖?

814日,为迎接京冀联合采访团,曹妃甸方面特地召开了一个座谈会。会上,曹妃甸方面有关负责人感慨,首钢京唐公司帮助曹妃甸催生并完善了钢铁产业链。

自搬来的9年间,首钢京唐公司的建设带动了北京生产性服务业转移到曹妃甸,原来为北京钢铁业服务的设备维检、备件加工制作、自动化、信息化系统运行维护等一批企业到曹妃甸建立基地,为首钢京唐公司和周边企业服务。同时,该公司与钢铁业下游形成产业链,带动了地方建筑、房地产、交通运输、加工制造、服务等行业的发展。

此外还有没有其他产业链?

随后,记者来到首钢京唐公司东北部的一片开阔地。这里,一个规模宏大的装备制造园区正强势崛起。曹妃甸区相关负责人说,将依托以首钢京唐公司为主力的曹妃甸精品钢铁基地,建设一批大型港口机械、冶金设备、工程机械和汽车、船舶修造等装备制造项目,建成我国北方地区大型临港产业现代装备制造基地。目前,园区造地和土地整理全部完成,已注册企业66家,总投资超过了600亿元。一条装备制造业产业链即将华丽登场。

透过这些产业链看首钢,曹妃甸无疑是“赚”大了。据介绍,仅首钢京唐公司去年销售收入就达到了300多亿元,并且随着自身的不断发展壮大,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也会逐步增大。

合作有“甜头”,发展无止境。在首钢京唐公司等一批重大项目的带动下,今年上半年,曹妃甸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1.9亿元,全部财政收入56.02亿元,均比去年同期有了增长。

(作者赵建)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
Copyright © 2003-2009 Cfd163.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