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社会快讯

唐山:“村民中心”为农民提供公共服务

发布:2008/12/24 12:51:15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不详

   新华社石家庄12月23日电(记者 李俊义)河北省唐山市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以“村民中心”为载体,围绕村民需求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对深化农村基层公共服务体系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个“蔬菜村”的典型样板

    李营村是唐山市滦南县的一个普通村落,人口720人,耕地面积不到1500亩,去年的人均纯收入却达到2万元。村民们说,村里富裕的原因,归功于新成立的“村民中心”教会了大家种菜的好手艺,现在几乎家家种菜,收入明显提高。

    李营村村民张少安说:“‘村民中心'有各种农业方面的书籍、资料,可供村民随时查阅。同时每年还聘请北京、山东,以及河北省的农业专家作专题讲座,讲座生动活泼,大伙有问题现场提问,很多难题迎刃而解。”

    张少安说,现在村里成功推广的猪沼菜种菜方式是一种循环生态种菜模式,高效节能,就是村民在中心听专家讲座学到的。这里还建有信息中心,指导村民根据市场调整种植结构,更新蔬菜品种。比如今年甘蓝市场比较疲软,明年村里准备指导大家改种大棚桃和大棚樱桃,先试点再在全村推广。

    记者在李营村“村民中心”看到,这个服务性场所设有读书室、党员活动室、生殖健康服务站、健身场所等,村委会办公室也设在这里。村支部书记李志刚介绍,“村民中心”建成之后,重新细分了干部职责,从制度上保证村干部对村民的要求不能敷衍塞责,增强他们的服务意识。

    “村民中心”遍地开花

    李营村“村民中心”是唐山全市村民中心建设的一个缩影。据介绍,自2006年以来,唐山市的各行政村整合原有的党员活动室、文化活动室、村两委办公室,将科技、文化、卫生、法律等多种服务集中到一起,紧紧围绕村民需求开展活动,为村民提供全方位的便捷服务。

    在乐亭县,各村通过“村民中心”建设组建起篮球队、门球队、秧歌队等各类文体组织500多个,培养文化户1500余户,每年村级组织文体活动2000多场。在迁安市,唐庄子村“村民中心”结合本村实际,听取群众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农居改造,隔热屋顶、隔热墙、太阳能采暖、卫生厕所等新设备新技术的使用改善了农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环境。在唐海县,五农场林港村“村民中心”组建了劳务输出服务机构,有计划、有组织地向曹妃甸港区和冀东油田工地输送富余劳动力,人均增收3500元。

    据了解,目前,唐山市80%的村都建立起统一标识、统一规章、统一运行机制的“村民中心”。这些“村民中心”重点开展了八方面的服务,包括教育培训服务、科技信息服务、生产服务、流通服务、文体服务、卫生服务、法律服务以及一些方便村民生活的保障服务。

    统计显示,3年来唐山市已投入2.3亿元用于“村民中心”建设,截至目前各地修缮村址2万余间,建村级卫生室3500多个,修建文体活动广场2600多处。

    探索村级公共服务新模式

    唐山市委农工委表示,3年来,唐山市“村民中心”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农村经济持续发展、促进新农村建设注入了强大的动力。与此同时,它也是新时期探索开展村级公共服务的一次有益尝试。

    税费改革后乡村治理模式需要进行调整。“村民中心”适应了时代要求,承担起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改善生产生活条件、转变基层组织职能、整合基层服务资源、扩大社会参与渠道等重要职能,转变了村“两委”的工作方式,增强了村干部服务村民的意识,是新形势下乡村管理的新模式。

    以丰润区为例,该区沙流河镇根据“村民中心”建设对工作职能重新定位,把镇机关各部门整合为18个服务指导中心,按照村情民意及时入村进行指导和开展服务。通过职能转变,不仅解决了农村税费改革和机构改革后乡镇政府的职能定位问题,而且为村民中心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组织保证。

    与此同时,“村民中心”开辟了农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新途径。一方面,“村民中心”将农民有效组织起来,让他们自己动手建设家园。另一方面,以“村民中心”为平台,唐山市定期召开农村党员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听取村民意见,为村民实现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提供了便利条件,充分发挥村民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主体作用。(

>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