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曹妃甸163 > 信息资讯 > 曹妃甸新闻

面朝大海 “小岛”演绎蓝色传奇

发布:2008/12/17 14:18:31  来源:转载  浏览次  编辑:不详

 苦干了12年的前期工作,终于有了结果;期盼了百年的梦想,终于成真。河北终于走出“沿海无海”的尴尬没有人怀疑,2005年渤海湾的春潮,是从曹妃甸开始的。

  这一年的1月11日,在当年人代会上作《政府工作报告》的时候,时任河北省长的季允石脱离了讲稿,“向大家报告一个好消息——包括曹妃甸港区项目在内的《渤海湾地区港口建设规划》日前已经国务院审议并原则通过”,话音刚落,台下已掌声雷动。

  时间过去将近4年了,薛渤珣仍然能清楚地记起当时的心情:“那个激动啊,干了12年,终于有了结果了!”

  在这位现任曹妃甸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心中,曹妃甸是独一无二的。这个涨潮时仅有18平方米大的小岛前延500米,水深即可达到负25米,而一艘20万吨级的远洋巨轮载满货吃水线才17米。无数专家都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曹妃甸是整个环渤海1000多公里海岸线少有的天然深水港址。”

  然而,这样一个得天独厚的港址,建设港口的过程却一波三折——从1993年唐山市正式开始提出在曹妃甸建港算起,前期工作整整进行了12年。

  关键不在于这个地方适不适合建港,而在于很多人都在争论:这个港究竟应不应该建。

  在环渤海1000多公里的海岸线上,由北向南依次分布着大连、旅顺、营口、锦州、秦皇岛、京唐、天津、黄骅等港口。2003年9月5日新华社播发的一篇《京津冀地区存在港口重复建设问题》的稿件中,引用环渤海某港务局规划建设处的一位官员的话说:“在目前各港口都吃不饱的情况下,再在曹妃甸投资建港就更不应该了。”

  在整整12年中,这种争论一直不绝于耳。

  而此时的河北省,却由于秦皇岛、黄骅两个港口功能单一,无法发挥港口对产业的带动作用,陷入“沿海无海”、“有港难用”的尴尬,太行山前工业带已无力支撑河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这种情况,终于在2004年迎来了转机。

  当时世界经济已经形成了能源、原材料大进大出的格局。而我国重化工业快速发展,使原油、煤炭、铁矿石等资源需求迅速增长,预计到2020年,我国原油和铁矿石消费总量的一半以上需要进口。

  与此同时,经过改革开放20多年来的发展,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相继实现了腾飞,东部占尽改革开放先机、实现率先发展,人们期待着环渤海地区的发力和起飞。

  “在新中国的经济发展史上,河北省曾经两次被边缘化,如果不能抓住这次机会,我们将会错失最后和最好的发展良机。”河北经贸大学经济研究所所长、省委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武义青说。

  在这种不进即退、小进亦退的大背景下,河北作为环渤海地区的重要省份,在曹妃甸建设区位条件好、发展空间大、支撑动力强、便于参与国际分工的国际性能源、原材料集疏枢纽港,已是大势所趋。

  曹妃甸,带着河北走向海洋的梦想,起锚了。

  沿海,隆起在一年之内,由河北的地方性工程,变成了国家意志,曹妃甸成为整个中国经济第三极的重要部分与许多事情不同,曹妃甸并不是一个在某时某地发生的标志性事件,而是一个持续的过程。在2005年一年间,连续不断的进展,让每一个关注曹妃甸的人都为之欣喜。

  2005年2月18日,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首钢涉钢部分搬迁曹妃甸的方案;3月4日,国家发改委正式启动曹妃甸大钢建设项目;12月16日上午,曹妃甸港区和25万吨级矿石码头正式开港通航……

  按照曹妃甸发展规划,到2020年,曹妃甸建成区面积将达到150平方公里,生产总值2000亿元,财政收入200亿元。而从远期规划看,到2030年,曹妃甸建成区面积将达到310平方公里,生产总值达到5000亿元———而2005年,我省全省生产总值刚刚超过1万亿元。

  然而,从一开始,曹妃甸就注定不止属于唐山,甚至不止属于河北。

  “我曾建议唐山市有关领导到荷兰、比利时、日本等各国港口城市考察。一个港口,不仅仅是一个出海口,应该是一座可以带动广大腹地发展的引擎。”原交通部高级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济舟说。

  正是这一点,让曹妃甸具有了超越河北地方经济发动机的非凡意义。

  曹妃甸港址西距天津新港38海里,东北距秦皇岛港92海里,距京唐港33海里。独特的区位优势,让曹妃甸有了将环渤海经济区紧紧连在一起的可能。作为一个北方少有的天然深水大港,从曹妃甸进出的源源不断的能源、原材料,将从这里输送到周边省市,为这些地区提供未来发展的巨大支持。

  2006年初,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正式将曹妃甸列入其中。由此,曹妃甸开发由我省的地方性工程,正式变为国家意志。按照发展规划,曹妃甸将依托深水港口,建立面向京津冀和晋蒙地区的进口铁矿、原油和物流中心;建立晋煤南运的水运枢纽;在钢铁和化工工业发展的基础上,逐步建立钢铁和化工产品物流中心,最终形成我国北部沿海地区以进口铁矿石、原油和天然气、北煤南运为功能的能源、原材料等战略物资转运中心。“曹妃甸的腹地实在是太大了,广大的腹地,良好的消化吸收功能,将使曹妃甸不再仅仅局限于河北省的一个港口,它必将成为环渤海经济圈的一个重要带动力量。”薛渤珣说:“曹妃甸,无疑将为环渤海经济圈这一中国新的增长极插上腾飞的翅膀。”

  新城,示范

  从最初的大码头,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到今天的科学发展示范区,曹妃甸一直在追寻着向上的轨迹沿着宽阔繁忙的通岛公路进入曹妃甸,跨过“零公里”标志门前行不远,一幅写着“国家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大牌子格外引人注目。“理想的曹妃甸港应该是一座最现代化的工业城市”。在2005年初接受记者采访时,原交通部高级工程师、工程院院士刘济舟就提出了这样的希望。

  刘济舟当时不会想到,只是短短不到4年时间,曹妃甸的目标已经超越了他的理想。按照最初的规划,曹妃甸港区包括矿石、煤炭、原油和石油天然气四大码头,是全国多种泊位并存、单体工程量最大的港口。而曹妃甸工业区以大码头、大钢铁、大化工、大电能“四大主导产业”为核心,建成国内最先进的精品钢材生产基地,原油储备基地,炼油、乙烯炼化一体化工程,460万千瓦火力发电厂等一系列大型工业项目。

  然而现在,曹妃甸正在探寻一条科学发展示范区的崭新发展模式。

  变化发生于2006年。

  这一年的7月29日,胡锦涛总书记来到曹妃甸工业区视察。在这里,他充满深情地说:曹妃甸是一块“黄金宝地”,未来建设和发展中,一定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科技进步和创新,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优化升级,努力将其建成科学发展的示范区。总书记的嘱托与期望,为科学开发建设曹妃甸指明了方向。

  薛渤珣胸有成竹告诉记者:“未来的曹妃甸将做到不放掉一缕烟气、不丢弃一块废渣、不丢弃一滴废水。”这里,将生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链条。“与园区内产业链条无关的别来,与唐山市和河北省发展方针违背的别来,不采用最先进技术的别来。这里是一个蓝色的产业结构。”薛渤珣的这种“拒绝”姿态不仅是唐山的态度也是河北的原则。“一直被陶瓷、水泥、机械、煤炭等产业挖得千疮百孔的唐山,将借此摇身一变,改写历史。”

  不仅如此,曹妃甸新区乃至唐山市将坚持绿色保护性开发思路,在三次产业之间,在港口、产业与城市之间,构建更多生态链条,最大限度地放大科学发展的示范效应。

  2008年10月,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唐山曹妃甸新区。曹妃甸新区辖曹妃甸工业区、南堡经济开发区、唐海县和曹妃甸生态城,陆域面积1900多平方公里,陆域海岸线80公里。

  唐山市规划局有关负责人说,与通常意义上的城市不同,曹妃甸新区要建设的这座城市,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建设一座新型的生态城市。它将充分借鉴包括新加坡在内的世界港口城市的发展经验,遵循港口、港区、港城协调发展的理念,按照生态环保、资源节约、社会和谐的思想,按照生态城市、生态工业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基本原则,按照现代化、国际化的发展要求进行建设,为城市的科学发展提供范例。“到那时,这里将建设成为一座产业与环境协调、人与自然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城市,一座依港而建、依港而兴、港城互动的现代港口城市,一座临海而居、推窗见海、风景秀丽的滨海城市,一座在资源节约、人居环境、土壤改良、海岸治理等方面发挥示范作用的示范性城市,一座高度开放、高度繁荣、高度文明的国际性城市!”薛渤珣充满信心地描述着滨海新城的远景。

>

相关文章

赞助商推广链接